算起来,西江千户苗寨,我已经游览了3次,然而,每一次重临,我都会有新的感触。这,也许源于西江千户苗寨的庞大,也许源于西江千户苗寨厚重的历史和文化。这个黄金周,我又一次来到西江千户苗寨,所不同的是,这是我工作之后第一次来,似乎是为寻觅一份心灵的宁静而来。
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,重峦叠嶂,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。(赵超帆 摄)
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,连绵成片。
苗家妹张嘴就会唱歌,会走路就会跳舞
A 回到梦中的千户苗寨
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里市雷山县东北面,距县城37公里。西江有1250多户,5600多人,为全国最大的苗寨,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,素有“千户苗寨”之称,被誉为苗族的大本营。
还没到西江千户苗寨,同行的师妹们看到几间吊脚楼,便拿起相机透过车窗一阵狂拍。“呵呵,别急,前边有个亭子,是专门为观看千户苗寨而建的,角度会更好。”我对师妹说。等车转过山弯来到那亭子的时候,师妹被震撼了:“天,千户苗寨规模这么巨大,气势这么恢宏!”
站在西江千户苗寨对面的观景台,我的心霎时宁静,我静静地站着,像品一杯回味悠长的苗家春茶一样,品读着西江千户苗寨。
B 苗寨透着传奇和神秘
西江是苗语音译,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。西江千户苗寨由于聚居着众多的苗族人,被誉为“苗都”。
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,重峦叠嶂,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,白水河穿寨而过,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。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,又连绵成片,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。吊脚楼多为三层,基座以青石、卵石垒砌,一层圈养牲畜,二层住人,三层为粮仓。居住层有长廊,围有木栏,设有长凳,苗家姑娘多在此挑花刺绣,人称长廊木凳为“美人靠”。苗寨以青石板路串连,枫树成林,枫香扑鼻。
在这层层叠叠、高低错落的苗寨深处,隐藏着太多的传奇和神秘。
据当地长者介绍,被苗族尊奉为祖先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,在涿鹿大战中不敌黄帝,败走疆场,溃退中原——这是一场被后世所有的苗族古歌反复吟唱的战争,因为它构成了一个起点,苗族先民从此开始了一场没有尽头的迁移。世所罕见的迁徙伴随了整部苗族的文明史,它后来被称为人类史上的“最古长征”。“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,他们就是中国的苗人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。”
由于没有文字记载,没有人知道,600年前迁徙到西江千户苗寨的有多少户多少人。唯一可记载的,已到民国34年。当时民国设治局统计,西江苗寨有1000余人。目前,西江苗寨已发展壮大,全村有1200多户5400多人。
C “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”
迁徙不仅影响了苗族人的生活,而且影响了他们的心灵。苗族人的生存中,后来生长出了一种名叫“迁徙文化”的东西,它顽强地长在苗族的服饰、歌谣、口耳相传的故事,以及一代代人的情感里。
“饭养身,歌养心,不会唱歌难做人。”这里的人们张嘴就会唱歌,走路就会跳舞。在广场上,刚好遇到表演,它是无伴奏多声部自然合声,模仿的是自然界万物之音。没有教科书,没有五线谱,却以口口相传、代代相授延续至今,被誉为“天籁之音”。
西江千户苗寨为代表的雷山苗族服饰,淳而不土,雅而不俗,雍容华贵,别具一格。特别是盛装“乌摆”,衣袖、衣边及背上均用挑、绉等绣法绣成龙、虎、羊等动物图案,沿托肩镶长方形花草图案,袖口宽大,为无扣交叉大领衣。穿时,袖、肩缀各种图案的银花片,配以银角、压领、项圈,饰以银头花、银镯等。下着百褶裙,外罩24条红底绣有花、鸟、鱼、蚌、蛙、龙、凤图案的花飘带。这些绣着花草动物、山水人物的苗绣,是苗族先祖对迁徙历史的记录,是一部关于苗族先民社会历史的人体文化史书,既记录了历史,也成就了艺术,人称“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”。
D 银花颤动,有如风中游花
苗族银饰,也堪称中国民族文化之一绝。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,银饰制作巧夺天工。
西江的苗家女子装,必然佩有银饰——头戴银簪、银梳、三五束银桐花、数朵垫头巾的银花牌、两朵银花鬓夹以及银耳环。此外,还须有银项圈、银手镯、银披肩、银戒指。种种银饰多达60多种。一套完整的苗族银饰,需纯银2至2.5公斤。女子行走间,银花颤动,有如风中游花,叮当作响,令人倾倒。银饰传统流布于所有苗族人中。既使在最僻远的地区,女子在出嫁时也能戴一套银饰。这种美丽而纯洁的形象,编结出她们在这个世间活着时最向往的梦。
刚下车,我们的眼球就已经被旁边摆满银饰手工艺品的商店吸引住了。走进一家店铺,热情的苗族女主人迎了上来。她高盘的发髻侧戴鲜艳的绢花,半月形的手工木梳玲珑可爱地轻傍在发髻旁,深蓝的绣花土布衫映衬着红润朴实的脸。出于对她的好感,我们只是稍微杀价,就买了不少银制品。一个小小的银圈,开价10元5个。“20元,能否优惠些?”“20元原来10个,送多3个。”难得店主这么爽脆,我们就成交了。
E 慰藉疲惫心灵的家园
在雷山有一句俗语,叫“莲花的牛断了一只角也打架,西江的女孩瞎了一只眼睛也漂亮”。的确,西江历来是个出美女的地方。
中国知名学者余秋雨到西江后被西江的美女团队所震撼,他说,“西江苗寨女孩美得端正朗润,更接近中华文明的主题淑女形象。如果不是那套银饰叮当的民族服饰,她们的容貌,似乎刚从长安梨园或扬州豪宅中走出。”又说,“西江苗寨很大,一千多户,四五千人,因此这种美丽很成规模。”
一天的时间里,我基本上都是在寨里漫无目的地闲逛,寻找想拍的东西,或者买些自己喜欢的纪念品。我还是喜欢这样的状态,随意的、放松的、无拘束的旅行方式。
之前,身在喧嚣闹都,脸上抹着疲惫,心灵偎着疲惫。今次,像陶渊明一般闯入一个类似桃花源的地方,洗去浑身的疲惫,而依山傍水、群族而居、与大自然融为一个整体的西江,但见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田园、风雨桥、流水、人家,构成千户苗寨看不尽的风景,俨然一个世外桃源。我当它是慰藉疲惫心灵的家园。
进入西江千户苗寨,我用灵魂去阅读它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。离开西江千户苗寨,我带走无尽的思念与牵挂,却带不走一丝云彩。“明年,我还会再来。”离开的时候,我禁不住轻声说。 (来源:江门日报文/图 谢富瑞) |